虚幻国度>都市青春>新世界1620 > 第七章 银谷镇的路
    孙弘毅左手握拳狠狠在右掌心砸了下,也跑到老陈头身边,小心接过还带着热温的黑瓷,摸着那细腻油光的瓷器表面,眼神都有点泛绿了。

    这一批试生产的瓷器,除了建窑瓷工们最擅长的传统黑瓷外,还有青瓷和白瓷。并不懂瓷器的孙弘毅,只能看着老陈头的表情分辨好坏,只要老陈头每每对着某件瓷器点头微笑,就赶紧接到怀里又摸又亲,然后如捧宝贝儿子一样放进身边的箱子里。

    瓶、壶、杯、碟、勺……第一次成功出窑的瓷器大大小小有上百件,还只能算试生产,但以现在欧洲的市场行情来算,已经高达五六千美元了。就算供应国内市场的价格不会如此变态,也至少是上千美元。

    “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瓷器的烧制过程,按老陈头的说法,有七十二道工序,但实质上,过程远比描述的复杂得多。简单理解,就是从配料、制胚、上釉、绘彩等等乱七八糟的前期处理工序,到进窑的后期烧制工序,周期不会短。按照现在银谷瓷器公司的人手和胚料处理能力,每周最多能烧一窑出来。

    即便这样。国营进出口集团和若干私营贸易公司的订单也早早地到了,按照当前的产量计算,几乎足够银谷瓷器公司干上整整一年。

    孙弘毅流着口水一算,好,很好,非常好!正式投产的话,一窑出个两三百件。一个月千件左右,出口到欧洲至少3万美元,有心思再弄出些极品货。一年下来好几十万美元的产值啊!加上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20%的出口税率算很“低”的了……

    从现在开始,有了这个“铸币机”。爹不疼娘不爱的银谷镇将要走上康庄大道!凡是闲的蛋疼的居民,无论印第152章团下属药物研究所所长黄念老人。

    一片片梯田上或坡地下的育苗地里。青青绿绿的柴胡幼苗在微风下顺眼极了,几十名欧裔或印第152章团将推出17世纪的神器之一:柴胡注射液和柴胡糖浆口服液。

    柴胡是少有几样能够立竿见影的植物药,有了现代药理研究与制取手段,其降热退烧、消炎和治疗流行性病毒肝炎作用非常好。历史上1648年爆发于加勒比海地区,并迅速流窜到中北美、欧洲和非洲的黄热病,即便在这个时代没有黄热病疫苗,以柴胡的药理成分,也能有效地治疗。

    在紧邻柴胡药田的东面一大片特殊的玉米地,同样属于银谷生态药材公司。北美黄连的人工种植去年春就在银谷镇开始了,采取了先进的玉米间栽混种,不占地还能创造北美黄连的生长环境。虽然真正的大规模收获还需要一年时间,但今年开春的欧洲贸易,产自国营医药集团的黄连素粉剂就受到了欧洲商人的哄抢,哪怕每支1克装的黄连素卖到了20美元,那些常年在海上漂泊受够了肠胃流行病的欧洲商人们都眼睛不眨地大量购入。

    有了这两样地方优势产业,银谷镇的核心经济发展引擎就能成型!

    视察完药田,孙弘毅又屁颠屁颠地跑到银谷镇的东南面,他的第三把火,就是发动几个华裔木匠和华美木业公司合作,在银谷镇开办一家特色家具制造公司。

    这是一批6月初才从移民部安置过来的1624年度明朝移民。几个有着不俗手艺的华裔木匠并没有被华美木业公司聘用,理由就是他们不擅长现在急需的木工技术,而且年纪偏大。

    几个年纪都上了40岁的华裔木匠,其实严格来说是木雕手艺人,精于雕刻各种精美的木艺品,在孙弘毅看来,和家具制造的结合简直太合适了,特色家装木制建材也能用上。现在的拼接家具和木制建材虽然风格简练方便运输,但总是少了那么些味道,在如今东方文明成为时尚的华美国,怎么能少了来自大明的地道活儿呢?就算来自21世纪的丝们不太识货,欧洲市场也有点拼头?

    在孙弘毅的鼓励牵头下,从北美发展银行贷了几千美元,从华美木业公司定做了几样木工人力机床,已经拥有正式定居权的几个木雕工匠都分到了股份。

    得知自己也成了“东家”的华裔工匠,这下士气满棚,还没等所有木工材料到位,就钻进了附近的林子,笔画挑选着他们中意的木料,大有一夜之后就要出产品的架势。

    按照现在的家具厂规模,一个月的产出只能算象征意义。但已经憋屈了两年多的孙弘毅不急,银谷镇四周的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多种优秀的家具硬木得来全不费工夫,更有从中南美进口珍稀硬木的畅通渠道,在当地发展民族家具产业,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未来的“银谷东方家具公司”必然会在这一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看着眼前的种种,孙弘毅终于舒服地长呼一口气。瓷器、生物药材、东方艺术家具,他相信过不了两年,走东方特色招牌经济路线的银谷镇必定会成为这个国家最具发展潜力的城镇之一。西点镇发展得好又如何?最终还不是一个没有一点“文化底蕴”的地方嘛……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